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当前栏目:综合新闻 回到首页
柯伟院士一行实地调研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部
2020-12-21    |    文章来源:           【 】【打印】【关闭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柯伟研究员、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冯埃生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技处处长黄粮研究员、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李京研究员一行前往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公明试验段项目部进行现场实地调研,并就“盾构隧洞内衬钢管复合结构耐腐蚀长寿命保障关键技术”和“内衬钢管环焊缝外补口防腐技术”等重难点腐蚀防护技术与该项目各相关单位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是《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提出的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输水线路总长113.1千米,工程总投资概算金额为354亿元,项目建设期为60个月,是迄今为止广东省历史上投资额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水资源调配工程。实施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旨在解决深圳、东莞、广州南沙等地发展缺水问题的同时,有效改变以往受水区单一供水格局,提高城市的供水安全性和应急保障能力,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本工程输水干线起点为鲤鱼洲取水口,终点为深圳市罗田水库,总长度为90.3km。其中双线盾构隧洞长40.7km,为2D6000盾构隧洞,采用钢管内衬,内径DN4800,设计流速为2.2m/s。单线盾构隧洞为1D8500,采用钢管内衬,内径DN6400,设计流速1.87m/s。输水管线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其中,腐蚀是影响管道长期运行的重要因素,必须从工程系统整体考虑解决输水系统耐久性问题。此外,本工程设计的管线埋地深,发生泄露难以维护,因此在建设期腐蚀防护问题务必处理好。

  实现内衬钢管的内外防腐,防护涂层加阴极保护联合防护是通用的做法。一般来说,防护涂层的选择、阴极保护方式的设计将依据工程结构特点和对耐久性的要求来确定。本工程需要解决三个难点:管道通过将9-12米钢管逐根焊接形成,焊缝处由于存在热影响区、焊接应力等,是腐蚀发生的高危区,是采取防护措施的最关键部位;涂层在施工阶段可能出现小面积的破损,涂层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因老化而防护性能下降,因此需要阴极保护对涂层防护下降区进行有效补充防护;管线经过地区地面建筑多,仅地铁交通就有5条线,地铁运行期间可能产生较大的杂散电流,危害不容忽视。

  20191016日,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现代工程技术”重点专项入库项目“盾构隧洞内衬钢管复合结构耐腐蚀长寿命保障关键技术”立项。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作为省外牵头单位,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作为省内牵头承担单位,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沈阳中科腐蚀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多家研究机构作为项目参与单位,将围绕盾构隧洞内衬钢管百年耐久性防护设计基础、钢管耐久性防护涂装技术、钢管焊口耐久性防护技术、钢管牺牲阳极联合保护技术、杂散电流评估与治理方法以及钢管腐蚀防护监测报警系统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为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立耐腐蚀数据库和耐蚀寿命评价模型,完成典型环境杂散电流测试并建立腐蚀监测系统,形成完善的产学研链条,指导耐久性技术示范应用,为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李京研究员带领的项目组已完成了盾构隧洞内衬钢管熔结环氧防腐关键工艺和内衬钢管环焊缝外补口防腐技术研究。其中,外补口防腐技术已在试验段成功实施。

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萃路83号  
电话:024-24500105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辽ICP备05005387号-8